
說真的,身為一個看到特殊食材就手癢想下鍋的人,第一次在市場角落發現那把深綠帶點紫紅、葉子像被揉過一樣皺巴巴的「山茼蒿」時,心裡犯嘀咕:這能好吃嗎?看起來就很野的樣子。阿婆拍胸脯保證:「少年仔,這煮湯、炒肉都『乓』啦!比一般茼蒿有滋味多了!」半信半疑買了一把回家,結果… 完蛋了!從此我家餐桌徹底被山茼蒿料理攻佔啦!那股獨特的野性香氣,帶點微微的苦甘,口感紮實又耐煮,真的顛覆我對葉菜類的想像。你們試過就知道,山茼蒿料理的魅力絕對會讓你回不去普通茼蒿!
目錄
【山茼蒿 vs. 茼蒿?傻傻分不清楚?這張表講明白!】
真的,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山茼蒿都會問:「這不就是長得比較醜的茼蒿嗎?」大錯特錯!它們根本是不同科目(對,我特地去查了資料,夠認真吧!),特性差超多。看看我做的比較表,選對菜才能煮對味!
特徵 | 山茼蒿 (昭和草/飛機草) | 一般茼蒿 (打某菜) |
---|---|---|
分類 | 菊科,昭和草屬 | 菊科,茼蒿屬 |
外觀 | ✔️ 葉片深綠帶紫紅邊緣 ✔️ 葉面皺摺明顯 ✔️ 莖較粗硬,帶紅色 |
✔️ 葉片淺綠平滑 ✔️ 葉緣鋸齒較整齊 ✔️ 莖較細嫩,白綠色 |
香氣風味 | ✔️ 野性香氣濃烈獨特 ✔️ 帶明顯苦甘後韻 ✔️ 滋味層次豐富 |
✔️ 香氣較溫和 ✔️ 味道清甜為主 ✔️ 苦味極淡或無 |
口感 | ✔️ 葉片厚實有咬勁 ✔️ 久煮不爛,適合各種烹調 ✔️ 莖部纖維較粗 |
✔️ 葉片柔嫩 ✔️ 適合快炒或短時間烹煮 ✔️ 莖部脆嫩易熟 |
季節 | ✔️ 秋冬~初春盛產 | ✔️ 主要為冬季 |
常見別名 | 飛機草、昭和草、飢荒草 | 打某菜、春菊 |
烹調優勢 | ✔️ 香氣足不怕滾煮 ✔️ 炒、燉、煮湯、油炸皆宜 |
✔️ 快速料理首選 ✔️ 清炒、涮鍋最佳 |
(看到沒?山茼蒿那個皺巴巴的葉子和紅梗,根本是它的正字標記!)我那時想,這麼粗勇的菜,應該很耐煮吧?結果證實,它簡直是葉菜界的坦克啊!
山茼蒿挑選儲存秘訣大公開
想做好吃的山茼蒿料理,第一步當然是挑到新鮮貨!(這可是我在市場被阿婆們「指導」多次的血淚心得)
- 挑選訣竅:
- ✔️ 葉片要皺得均勻飽滿,那種深綠帶點暗紫紅色的最棒,代表夠嫩、風味足。別挑葉子平塌或顏色枯黃的,那已經老了,纖維會粗到讓你懷疑人生(真的,我有次貪便宜買到一把,炒完像在吃草繩…)。
- ✔️ 莖部捏起來硬挺,折斷時有清脆感(但別在攤位前亂折啊!會被老闆瞪)。帶點紅色是正常的。
- ✔️ 聞起來要有那股特殊的「野草香」,帶點微苦的氣息,太淡或有怪味就不要。
- 儲存妙招:
- 最佳方法: 拿回來別洗!用稍微噴濕的廚房紙巾包裹根部,裝進保鮮袋裡,別綁死,留點縫,放冰箱蔬果室。這樣儲存,放個3-5天都沒問題。我試過,比隨便塞塑膠袋耐用多了!
- 萬一買太多? 洗乾淨、汆燙個30秒(滾水加點油),撈起擠乾水分,分裝小袋冰冷凍。煮湯、煮麵時直接丟一把下去,超方便!雖然口感會軟一點點,但香氣依舊迷人,很適合忙碌時救急用。
經典不敗!山茼蒿豬油拌飯(升級版)
講到最能凸顯山茼蒿原始風味的山茼蒿料理,我首推這碗樸實卻讓人銷魂的拌飯。第一次做給朋友吃,他驚訝地說:「這菜味好濃好香!跟我阿嬤小時候在田邊煮的味道好像!」簡單,卻直擊靈魂。
食材 (2人份):
- 新鮮山茼蒿 1大把 (約150g,洗淨切小段,莖葉分開)
- 熱騰騰白飯 2碗
- 豬油 1.5大匙 (精髓!用自煉的豬油渣更香,買現成的也行)
- 蒜末 2瓣
- 醬油 1.5大匙 (我用的是甘醇的壺底油)
- 米酒 少許 (約1茶匙,去澀提香)
- 白胡椒粉 少許
- 鹽 適量 (視醬油鹹度調整)
- 油蔥酥 1大匙 (加分項,沒有可省略)
- 煎香的荷包蛋 2顆 (可選,但加了更滿足)
做法:
- 爆香豬油: 中小火熱鍋,下豬油融化(如果有豬油渣,這時一起爆到金黃酥脆,撈起備用)。接著放入蒜末,慢慢炒到金黃飄香。香氣竄上來那一刻,真的會忍不住深吸一口氣!
- 先炒莖部: 把山茼蒿較粗的莖部先丟進去,翻炒大約1分鐘。莖比較硬,需要多一點時間。
- 葉子與調味: 倒入山茼蒿葉子,轉中大火快速翻炒。看到葉子開始變軟時,沿鍋邊嗆入米酒(嘶~一聲超療癒)。
- 關鍵調味: 加入醬油、白胡椒粉、一點點鹽(注意醬油已有鹹度),快速拌炒均勻。醬油一下鍋,那個香氣混合著山茼蒿的野味,真的會讓人肚子咕咕叫。炒到葉子完全軟化但還保持深綠色即可關火。最後拌入油蔥酥(還有剛剛炸好的豬油渣)。
- 拌飯時刻: 將炒香的山茼蒿料理連同鍋底的豬油醬汁,豪邁地淋在熱騰騰的白飯上!戳破荷包蛋的蛋黃,讓金黃蛋液裹著米飯、山茼蒿和豬油… 天啊,這碗飯的邪惡程度破錶,但好吃到讓人完全不想計較!
我的失敗筆記: 第一次做貪快,莖葉不分一起下鍋,結果莖還硬梆梆,葉子已經爛掉了!切記,莖要先下鍋炒軟。
香辣惹味!蝦米辣椒炒山茼蒿
如果你覺得山茼蒿的苦甘味需要點強力夥伴,這道山茼蒿料理絕對合你胃口!蝦米的鹹鮮、辣椒的辛香,完全激發出山茼蒿的野性。每次炒這道,廚房飄出的香味都會把家人自動吸引過來。
食材 (2-3人份):
- 山茼蒿 1大把 (約200g,洗淨切段,莖葉分開)
- 蝦米 1大匙 (洗淨泡軟,水留著,切碎點更出味)
- 蒜末 3瓣
- 辣椒 1-2根 (看嗜辣程度,切片或切末,怕辣去籽)
- 豆豉 1茶匙 (可省略,但加了風味更複雜有層次)
- 米酒 1大匙
- 醬油 1茶匙
- 糖 1小撮 (平衡鹹辣味,很重要!)
- 泡蝦米的水 或 高湯 2大匙
- 食用油 2大匙
做法:
- 爆香靈魂: 鍋中下油,中火熱油。先放入蝦米碎,炒到香味出來、邊緣有點金黃(蝦米的焦香是關鍵!)。
- 辛香料登場: 接著下蒜末、辣椒片、豆豉(如果用),繼續翻炒,直到香氣整個爆發出來。廚房這時會充滿那種讓人流口水的複合香氣。
- 先攻粗莖: 一樣,先放入山茼蒿的粗莖,翻炒約1分半鐘。
- 葉子與嗆鍋: 倒入山茼蒿葉子,轉大火!快速翻炒幾下後,立刻從鍋邊嗆入米酒(氣勢不能輸!)。
- 注入風味: 加入醬油、糖快速炒勻。接著倒入泡蝦米的水或高湯。湯汁一下鍋,會發出滋~~~的聲音,香氣瞬間被蒸氣帶上來!
- 快炒收工: 保持大火,快速翻炒讓山茼蒿均勻裹上醬汁並軟化。不用炒到全爛,保持一點脆度更好吃。湯汁稍微收乾就可以起鍋了。鹹、香、辣、鮮,還有山茼蒿特有的苦甘回韻,超級下飯!這道山茼蒿料理配白粥也超讚。
個人小偏好: 我有時會加一小匙沙茶醬在爆香那步驟,臺味更濃更邪惡!試過就回不去了。
顛覆想像!山茼蒿鹹酥雞
誰說葉菜不能當鹹酥雞主角?這道創意山茼蒿料理,絕對是我家看電影、宵夜時最受歡迎的驚喜!山茼蒿裹粉炸過後,邊緣酥脆,中間保留了蔬菜的濕潤感和濃縮的風味,沾點椒鹽或蒜蓉醬油,簡直停不下來。第一次端上桌,朋友還以為是什麼新奇野菜天婦羅!
食材 (份量隨意,很容易上癮):
- 山茼蒿 適量 (挑選葉片較大片完整的,洗淨後務必徹底擦乾水分!葉片連著一小段嫩莖最好)
- 酥炸粉漿:
- 低筋麵粉 4大匙
- 地瓜粉 2大匙 (增加酥脆感)
- 糯米粉 1大匙 (增加黏性和一點Q度,可不加)
- 冰水 約 100ml (重點!冰水是酥脆關鍵)
- 鹽 少許
- 白胡椒粉 少許
- 五香粉或咖哩粉 一丁點 (可省略,增加風味層次)
- 油炸用油 適量 (能淹過山茼蒿的量)
- 沾粉: 椒鹽粉、辣椒粉、或自製蒜蓉醬油
做法:
- 備料最重要 – 擦乾! 山茼蒿洗淨後,用廚房紙巾一片一片徹底吸乾水分!沒擦乾炸起來會軟趴趴,還會噴油嚇死你(慘痛經驗談)。
- 調冰粉漿: 把酥炸粉漿的所有粉類在一個大碗中混合均勻。分次加入冰水,用筷子或打蛋器輕輕拌勻(不要過度攪拌,避免出筋)。調成可以流動、稍微濃稠的狀態(像濃稠優格)。放冰箱冰鎮10分鐘更好。
- 油炸起鍋: 鍋中倒入足夠的油,加熱到約170-180度(丟一小滴粉漿下去,會立刻浮起並起小泡)。將擦乾的山茼蒿,一片一片地沾裹粉漿(要均勻但不要太厚)。
- 分批油炸: 小心地放入油鍋中(一次不要放太多,會降油溫)。炸到粉漿定型、顏色變成淡金黃色(大約1-2分鐘),先撈起瀝油。
- 搶酥關鍵: 將油溫拉高到約190度。把剛剛炸過的山茼蒿全部倒回去,大火炸約20-30秒。這步驟超重要,能逼出多餘油份,讓表皮變得超級酥脆!顏色也會變成漂亮的金黃色。馬上撈起放在瀝網或廚房紙巾上吸油。
- 立刻享用: 撒上你喜歡的椒鹽粉、辣椒粉,或是沾蒜蓉醬油(醬油+蒜末+一點糖調和)。卡滋卡滋,外殼酥脆,裡面的山茼蒿依然保有獨特香氣和一點點濕潤感,鹹香中帶點蔬菜的微苦,複雜又涮嘴!下酒、配汽水都絕配!這道創意山茼蒿料理,絕對能讓不敢吃菜的人也搶著夾。
炸物小提醒: 油溫控制是關鍵!太低溫會吸油軟趴趴,太高溫容易焦。分兩次炸法雖然多一個步驟,但成功率高很多。
暖身首選!山茼蒿雞肉丸子鍋(一鍋到底)
寒流來襲,或是想吃點清爽又暖胃的湯品,這鍋絕對是我的心頭好。山茼蒿不怕久煮的特點在這裡發揮到極致,越煮味道越融入湯裡,甘甜不死鹹。自己做的手打雞肉丸子,鮮嫩又多汁,跟山茼蒿意外地搭。
食材 (3-4人份):
- 湯底:
- 雞高湯 約1500ml (用雞骨架熬或市售高湯塊兌水也行)
- 薑片 3-5片
- 米酒 1大匙
- 鹽 適量
- 雞肉丸子:
- 雞胸絞肉 或 雞腿絞肉 300g (雞腿肉油脂多更嫩)
- 板豆腐 1/4塊 (擠乾水分,增加丸子軟嫩度)
- 青蔥末 1根
- 薑末 1小匙
- 醬油 1茶匙
- 香油 1茶匙
- 白胡椒粉 少許
- 鹽 少許
- 太白粉或樹薯粉 1大匙 (幫助黏合)
- 其他鍋料:
- 山茼蒿 1-2大把 (洗淨切段,莖葉分開或不分都可以)
- 鴻喜菇或雪白菇 1包 (去根部撥散)
- 紅蘿蔔片 適量 (增加甜味和顏色)
- 玉米筍 數根 (可選)
- 其他喜歡的火鍋料 (如豆腐、豆皮,隨意)
做法:
- 準備湯底: 在湯鍋中加入雞高湯、薑片和米酒,開中火煮滾後,轉小火讓它保持微滾狀態。試一下味道,用鹽調好基本的鹹度。
- 手打雞肉丸子:
- 將雞絞肉放入大碗中。加入擠乾水分的板豆腐(用手抓碎)、蔥末、薑末、醬油、香油、白胡椒粉、鹽和太白粉。
- 關鍵步驟:用手或用筷子,用力地朝同一個方向攪拌,直到肉餡產生黏性(感覺阻力變大,肉餡黏在手上不易掉下來)。這樣丸子才會Q彈好吃,不會一煮就散掉!攪拌過程有點療癒又有點累。
- 煮丸子: 湯底保持微滾。手上沾點水或油防沾,抓取適量肉餡,從虎口擠出丸子,用湯匙颳起放入湯中。重複動作直到肉餡用完。丸子下鍋後別急著攪動,等它們定型(約煮2分鐘)再輕輕推一下。
- 下耐煮料: 丸子定型後,放入鴻喜菇/雪白菇、紅蘿蔔片、玉米筍等需要稍微煮一下的料。
- 主角登場: 等所有料都差不多熟了,最後才放入耐煮的山茼蒿!特別是粗莖部分,可以早一點點放進去滾一下。最後再放葉子部分。
- 完成上桌: 等山茼蒿煮到你喜歡的軟度(我喜歡煮到軟透,香氣完全釋放),試試湯頭味道,必要時再補點鹽。關火,整鍋端上桌!雞肉丸子鮮嫩多汁,湯頭融入了山茼蒿的甘美香氣,薑味點綴其中,喝起來超級暖身舒服。這道山茼蒿料理的精華都在湯裡,冬天喝一碗,全身都暖起來了。
懶人技巧: 丸子可以預先做好冷凍!湯底也可以換成昆布柴魚湯,變成清爽日式風味。
山茼蒿真的萬能嗎?我的真心話時間
講了這麼多美味山茼蒿料理,好像把它捧上天了?不行不行,太浮誇會被看破手腳。我得老實說,山茼蒿也不是完全沒有「缺點」,它就是很… 有個性!
- 氣味濃烈不是人人愛: 那股獨特的「野草香」,愛的人很愛(像我),但吃不慣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… 「臭青味」?我有位朋友就皺著眉頭說:「這菜味道太重了吧!」嗯,口味是很主觀的。
- 纖維感較明顯: 比起軟嫩的普通茼蒿,山茼蒿的莖部纖維確實粗一點,特別是老一點的。這點在上面比較表也提過了。處理時記得挑嫩莖、或者炒煮時間拉長一點。我那次的「草繩」經驗就是血淋淋的教訓。
- 不適合做生菜沙拉: 試過一次,想學人家做野菜沙拉。結論:超級不適合! 生吃那個苦澀味太重,口感也過於粗野。還是乖乖加熱烹調吧,別浪費食材了。
- 價格與取得性: 這點要看地區和季節。有時在傳統市場才能買到,超市不一定有。秋冬到初春是最佳時機,價格也相對親民。夏天就比較難找,可能也比較老。
所以說,山茼蒿料理絕對不是什麼「完美食材」,但它獨特的風味和口感,還有那種耐煮的特性,在葉菜界裡絕對是獨樹一幟的存在!只要你喜歡那股野味,學會處理它,它絕對能帶給你滿滿的料理樂趣和驚喜。
山茼蒿料理 Q&A:一次解開你的疑惑!
玩了這麼久的山茼蒿料理,也被問過不少問題。整理三個最常被問到的,分享我的經驗:
Q1:山茼蒿就是茼蒿嗎?為什麼吃起來不太一樣?
A: 絕對不一樣!(拍桌強調)它們雖然名字都有「茼蒿」,也同是菊科,但根本是不同「屬」的植物。山茼蒿又叫「昭和草」、「飛機草」,是臺灣常見的野菜(現在也有人工種植了)。它葉子皺皺的、顏色更深、莖帶紅紫色,香氣更濃烈,口感更厚實有嚼勁,而且帶有明顯的苦甘後韻(這點是最大特色)。普通茼蒿(也稱「打某菜」或春菊)葉子平滑整齊,味道比較溫和清甜,口感也軟嫩很多,煮久了容易爛。下次買菜仔細看,差別很大喔!
Q2:山茼蒿吃起來會苦,是正常的嗎?怎麼處理才不會太苦?
A: 會!帶點微苦回甘是山茼蒿的正字標記!那種苦味很奇妙,不是讓人討厭的苦,而是會回甘的那種,有點像芥菜心或麻薏。這是它風味的一部分,我覺得正是它的魅力所在。如果真的很怕苦,可以:
- 挑選嫩的: 嫩葉嫩莖苦味較淡。
- 多沖洗幾次: 洗的時候在水裡稍微搓揉沖洗。
- 汆燙一下: 煮之前先快速用滾水燙個10-15秒,撈起再進行後續烹調(如炒或煮湯),能去掉一部分苦味。
- 搭配重口味調味: 像是用蝦米、豆豉、沙茶、蒜頭、辣椒一起炒,或是丟進味道濃鬱的湯裡(如味噌湯、羊肉爐),都能有效平衡苦味。
但我個人是覺得… 保留那個微微的苦甘,才是山茼蒿料理的靈魂啊!(攤手)
Q3:山茼蒿可以生吃嗎?
A: 非常不建議! (用力搖頭) 我前面也提過自己的失敗經驗。山茼蒿不適合生食。它的纖維較粗,生吃口感不好,而且那股濃烈的、帶點青草甚至微澀的風味,生吃時會非常明顯,甚至有點嗆,大部分人應該難以接受(至少我無法)。它一定要經過加熱烹調,不論是炒、煮湯、燉、炸,加熱後它的野性香氣會轉化得更溫和、更順口,苦甘味也會變得圓融。乖乖煮熟它,才能享受到山茼蒿料理的美味精髓!
好啦,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關於山茼蒿料理的點滴。從一開始的半信半疑,到現在冰箱沒有它就覺得少了點什麼,這把充滿野性的蔬菜,真的徹底征服了我的胃。它耐煮耐炒的特性,讓料理過程變得比較輕鬆(不太怕煮過頭爛掉),對於想要嘗試新食材、喜歡帶點個性風味的人來說,絕對值得一試!下次逛市場看到它,別猶豫,勇敢地買一把回家,試試看這些山茼蒿料理吧,說不定你也會跟我一樣愛上這股迷人的野味!